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〔寶島采風〕橡棋林客庄風情 傳唱九腔十八調
2023-01-16
新竹縣竹東鎮曾是商賈往來的木材重鎮,與東勢、羅東並列為台灣三大林業集散地,台鐵內灣線昔日就是為了運輸石灰、水泥、木材及林產生而開發;境內以客家族群居多,每年舉辦客家山歌比賽,傳承客家生活文化。
竹東古名「橡棋林」,肇因於先民初到時,見橡棋樹繁茂成林,因橡棋又名樹杞,因此也稱為「樹杞林」,昔日雄距內山,為台灣三大鎮之一。日本大正9年(1920年)行政區域調整,以地處新竹之東而改名「竹東」。
日本昭和9年(1934年),竹東鎮員崠子油井挖到天然氣,日本政府研判當地必定藏有石油,於是在翌年興建山神社,主要祭祀被日人視為「礦物之神」的天香山神。1945年日本戰敗,山神社也遭破壞,如今只剩神社遺跡。
多元藝術 樹杞林文化館
樹杞林文化館是竹東鎮的藝文活動場所,也是溪南八鄉鎮的藝術文化活動中心,除了經常有表演活動之外,所展出的多半為在地生活、藝術、歷史等文物,尤其經常推出客家戲曲、陶藝研習等活動,是一個多元化的藝術整合中心。
山歌比賽 客家戲曲公園
位於中央市場旁的客家戲曲公園,是竹東鎮推廣客家文化的重要活動地點,公園內設有小型舞台,不定期舉辦採茶戲、客家民謠演出,尤其每年農曆正月20日「天穿日」舉辦的山歌比賽,自1965年舉辦至今,是台灣少見的大規模客家山歌比賽。
香傳四方 客家傳統美食
客家族群以米食為主食,依照不同的節氣,用米做出的不同的粄類,包括寓意圓圓滿滿的湯圓,竹東鎮每年12月會舉辦湯圓節,中央市場裡的水粄、九層粄、菜包、蘿蔔糕,以及香氣四溢的粄條和米苔目,依照節氣輪流上場,香傳四方。
百年古蹟 曉江亭候車站
曉江亭位於東寧橋旁,過去是一座茶亭、也是輕便車停靠站,更是竹東地區唯一保留下來的百年候車亭。東寧橋原本是一座簡單的過路橋,1921年由當時的橫山庄長甘承宗捐款建造石拱橋,地方人士配合捐款在橋邊建造一座茶亭,因茶亭面向東方,一早就照到太陽,又在水邊,因此命名為「曉江亭」。
曉江亭完工後,同時做為旁邊福德祠(茶亭伯公廟)的茶亭,以及輕軌的候車亭。在過去交通不發達的年代,民眾仰賴輕便車出入,曉江亭與東寧橋同時竣工,竣工前還向外徵集「東寧橋落成詩」15首,刻在石板立於亭內。
緬懷歲月 洗衫坑話家常
竹東圳於1928年竣工,是新竹開拓史上規模最大、灌溉面積最廣大的水利工程,從上坪溪引入竹東大圳的水流,形成軟橋里洗衫坑。另外,東寧橋下有天然湧泉,當地人士將泉水圍成「洗衫坑」,供婦女們浣衣洗菜。
在自來水尚未普及的年代,洗衫坑不僅是民生需求,更扮演交換訊息與情感聯繫的站點;客家人依照不同節慶準備各種食材,例如過年蒸粄洗蒸籠、端午節洗粽葉,還有客家菜包用柚葉墊底,也是在洗衫坑洗柚葉,「洗衫坑」與在地客家人的生活緊密結合。
花開四季 河濱生態公園
位於頭前溪畔的竹東生態河濱公園,有水生植物生態池、水車、賞鳥區、觀景台及運動設施,春天有櫻花、初夏有苦楝花、五月有油桐花,盛夏時開的山芙蓉,秋天的芒花,冬天苦楝樹的黃色小果子掛滿枝頭,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賞。
軟橋客庄 變身彩繪社區
軟橋里的地名,源自於早期以藤條和木頭搭建的橋,走起來軟軟的,因此有軟橋之名。軟橋里是有機農業與稻米生產的聚落,並以彩繪社區聞名,將客庄原有的紅磚屋外牆,彩繪成明豔色彩繽紛的圖案,形成獨具風格的景點。
早年鄉下常見泥磚塊蓋的房子,是以泥土混合稻草和稻穀殼等天然材料,捏成塊狀後自然風乾而成。現今軟橋里保留的土磚屋、豬舍,大約是1940年代所建,尤其豬舍還保留蓑衣與餵豬的石槽,充滿濃濃的懷舊古早味。
竹東古名「橡棋林」,肇因於先民初到時,見橡棋樹繁茂成林,因橡棋又名樹杞,因此也稱為「樹杞林」,昔日雄距內山,為台灣三大鎮之一。日本大正9年(1920年)行政區域調整,以地處新竹之東而改名「竹東」。
日本昭和9年(1934年),竹東鎮員崠子油井挖到天然氣,日本政府研判當地必定藏有石油,於是在翌年興建山神社,主要祭祀被日人視為「礦物之神」的天香山神。1945年日本戰敗,山神社也遭破壞,如今只剩神社遺跡。
多元藝術 樹杞林文化館
樹杞林文化館是竹東鎮的藝文活動場所,也是溪南八鄉鎮的藝術文化活動中心,除了經常有表演活動之外,所展出的多半為在地生活、藝術、歷史等文物,尤其經常推出客家戲曲、陶藝研習等活動,是一個多元化的藝術整合中心。
山歌比賽 客家戲曲公園
位於中央市場旁的客家戲曲公園,是竹東鎮推廣客家文化的重要活動地點,公園內設有小型舞台,不定期舉辦採茶戲、客家民謠演出,尤其每年農曆正月20日「天穿日」舉辦的山歌比賽,自1965年舉辦至今,是台灣少見的大規模客家山歌比賽。
香傳四方 客家傳統美食
客家族群以米食為主食,依照不同的節氣,用米做出的不同的粄類,包括寓意圓圓滿滿的湯圓,竹東鎮每年12月會舉辦湯圓節,中央市場裡的水粄、九層粄、菜包、蘿蔔糕,以及香氣四溢的粄條和米苔目,依照節氣輪流上場,香傳四方。
百年古蹟 曉江亭候車站
曉江亭位於東寧橋旁,過去是一座茶亭、也是輕便車停靠站,更是竹東地區唯一保留下來的百年候車亭。東寧橋原本是一座簡單的過路橋,1921年由當時的橫山庄長甘承宗捐款建造石拱橋,地方人士配合捐款在橋邊建造一座茶亭,因茶亭面向東方,一早就照到太陽,又在水邊,因此命名為「曉江亭」。
曉江亭完工後,同時做為旁邊福德祠(茶亭伯公廟)的茶亭,以及輕軌的候車亭。在過去交通不發達的年代,民眾仰賴輕便車出入,曉江亭與東寧橋同時竣工,竣工前還向外徵集「東寧橋落成詩」15首,刻在石板立於亭內。
緬懷歲月 洗衫坑話家常
竹東圳於1928年竣工,是新竹開拓史上規模最大、灌溉面積最廣大的水利工程,從上坪溪引入竹東大圳的水流,形成軟橋里洗衫坑。另外,東寧橋下有天然湧泉,當地人士將泉水圍成「洗衫坑」,供婦女們浣衣洗菜。
在自來水尚未普及的年代,洗衫坑不僅是民生需求,更扮演交換訊息與情感聯繫的站點;客家人依照不同節慶準備各種食材,例如過年蒸粄洗蒸籠、端午節洗粽葉,還有客家菜包用柚葉墊底,也是在洗衫坑洗柚葉,「洗衫坑」與在地客家人的生活緊密結合。
花開四季 河濱生態公園
位於頭前溪畔的竹東生態河濱公園,有水生植物生態池、水車、賞鳥區、觀景台及運動設施,春天有櫻花、初夏有苦楝花、五月有油桐花,盛夏時開的山芙蓉,秋天的芒花,冬天苦楝樹的黃色小果子掛滿枝頭,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賞。
軟橋客庄 變身彩繪社區
軟橋里的地名,源自於早期以藤條和木頭搭建的橋,走起來軟軟的,因此有軟橋之名。軟橋里是有機農業與稻米生產的聚落,並以彩繪社區聞名,將客庄原有的紅磚屋外牆,彩繪成明豔色彩繽紛的圖案,形成獨具風格的景點。
早年鄉下常見泥磚塊蓋的房子,是以泥土混合稻草和稻穀殼等天然材料,捏成塊狀後自然風乾而成。現今軟橋里保留的土磚屋、豬舍,大約是1940年代所建,尤其豬舍還保留蓑衣與餵豬的石槽,充滿濃濃的懷舊古早味。
最新消息
三寶寺重建工程驗收 信眾喜盼嶄新慧命之家
2025-10-14五戒不是限制是保護 光明寺助講大學校園
2025-10-14紐約道場皈依典禮 新佛子發願以法為明燈
2025-10-14月光清涼照慧命 巴生新鎮佛光人團圓共聚
2025-10-14日落分會社區掃街 落實環保與心保
2025-10-14佛光山線上佛學院開學 百位學子雲端以法同行
2025-10-14瑞典Birka Scoutdistrikt大區童軍會議 相互交流啟發
2025-10-14雲林講堂幸福人生名家系列講座 師心與己心檢視自我
2025-10-14奧地利佛教會開放日 維也納佛光山響應
2025-10-14雪梨佛光人歡慶長者日 三代同堂樂融融
2025-10-14
相
關
消
息